上海招商网络> 资讯中心> 项目动态> 正文

上海政府为何争当“招商员”?

2023-10-19 18:00

今年开年,上海招商引资就快速开场。
现在往回看,确实拿出了狠招,打响了一场久违的制造业守卫战。
上海处在聚光灯下,任何招商引资动向,备受全国各地关注。
为了搞招商、拼经济,我们看到:
投资上海 · 中国行,背后是各地方政府争当“招商员”。
01
首次操作全国行

在学校里头,最招人羡慕嫉妒的,就是那些明明成绩名列前茅,却还比你更用功的同学。
而在招商争夺战中,优等生上海出手不凡,开年即启动“狂飙”。
3月,市委书记、市长带队,一口气走访了周边的江苏、安徽、浙江三省。
主打一个词:合作。
同时,派人赶往北京,首次在京设立服务点。显然,上海招商引资,又拼到了北京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一把手”招商越来越明显。
为了搞清楚企业与产业的适配度,真正了解行业发展与现状。
下工厂如同尽调,就必须去做调研一样。
闻到钢铁的味道,就能嗅出项目的线索,做到精准对接。
上海到成都招商时,直接出动全部16个区,基本都是政府领导班子带队。
这样的招商引资节奏,在国内你很少见到一个城市,各个区的班子为了招商引资,集体出动,上紧发条,奔赴山海。
总结今年上海的招商动态,可以用三个词总结:
全军出击、扩大范围、精准招商。

一个是“大象回家”,关注大项目、大企业以及新赛道上的布局。
一个是“蚂蚁雄兵”,可以说瞄准一些投资规模不大的优质企业。
简单说,上海缺的是优质资源,也就是一直强调的“亩均论英雄”。
所以说,门槛实际还是比较高。于是,遗憾有的企业转身就去了上海周边苏州、无锡、杭州、宁波等地,当然人家是热烈欢迎,还对此美其名曰“承接上海外溢效应”。
不愧是上海老大哥,有些事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全套。凶猛的招商势头是面子,想知道为什么招商这么猛,就得弄清楚里子是什么。这个“里子”,就是上海眼下最重视的制造业战略规划。
02
俯下身子三不看

常听到,招商人发出抱怨:
新项目越来越看不懂,大项目越来越看不准,小项目越来越看不上,好项目越来越谈不拢。
总结为,老办法不灵,新办法不会。事实上,招商逻辑不再是坐等企业和项目上门。
在新产业层出不穷,各地争先恐后拼资源、拼实力、拼招商背景下,关键是能否真正对产业的研究和洞察,对产业趋势的把握和前瞻,让企业感受到当地的向上发展和服务效率。
所以,上海早就提出“三看三不看”的招商新思维,即“不看税收看业态、不看盈利看潜力、不看资历看团队”。
意味着上海在“走出去”招商时,不是靠盲目给政策、拼条件,而是有的放矢通过科学规划,把招引项目和本地产业深度衔接、整合,既给企业发展的舞台,也给区域提升的空间,营造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关系。
就上海而言,无论是经济发达城市,还是经济落后于自己的地方,只要合适谁都可以对接合作。
正是这样,也就有了——2万亿GDP以上的城市,上海都愿意去看一看,走一走。
经济体量都4万亿了,还在“放下身段”四处撒网,这座经济大市明白要招什么样的企业,怎么反复与企业沟通,拿什么能说服投资决策人。
其实从年初开始,就看见了江苏、浙江在出国抢订单,也看见了各大城市接连出台相关刺激经济计划的文件。
而对于现在的上海来说,并没有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,也在以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式,去快速落地,去为了刺激经济而全力去拼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上海市场的影响力,可以助力企业的产品辐射到全国,甚至推广到海外。
这也是,上海为什么从来拼的都不是政策。
当前,产业生态比较建全,可以提供充分合作空间载体。短时间内,找到最好的团队把事情做起来。市场开放包容、信息资源丰富,大大提高了企业家决策的敏感度。
好项目不缺土地、好产业不缺空间、好应用不缺场景、好创意不缺人才、好团队不缺资源。
03
联动招商讲契约

今年,上海招商拼了,设立1000亿产业基金。
令人关注的是,在招商“新模式”方面,上海强化投资联动招商。
支持社会资本、园区平台、国有资本等参与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系列产业投资基金,重点用于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落地,畅通产业投融资渠道,实现以投资招项目。
同时,《投资促进政策》聚焦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,和智能终端、绿色低碳、数字经济、元宇宙四个新赛道产业。
在这场竞争中,各地都不断推出有力度的政策,一些地方还在比拼政策,吸引各路投资者,区别在于力度大小。
想说的是,资源有限,财政吃紧,还是尽量把钱花在刀刃上。
想让企业了解地方产业发展定位与空间规划,还真不是靠一两个政策或者蓝图。更多的是,资源要素的流通与匹配,以及营商环境。
在全国多地竞相招商的背景下,一些地方提出“拎包入驻”,拿出真金白银扶持企业。但企业可以拎包来,就可以拎着走。
这样一来,让有些企业成为“吞金兽”。实际业务发生地和企业注册地是两张皮,哪里优惠政策多就去哪里。
某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表示,他曾到全国不少地方考察投资环境,一些地方的普惠政策印出来比一本书还厚,资金、土地、补贴等都能提供。
可一旦落户,就很容易失去主动权。承诺的“只闻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”,这直接体现了地方的营商环境。
几年前,一个外资企业,在上海展览中心搞活动。钱也交了,展也布了,费用几千万。
但是,展览中心突然接到通知,说主要领导要用场地开会。
本以为,活动无法按期进行。没想到,上海市商委的领导主动去找大领导汇报。
领导表示,必须按合同办,不能因为会议,影响企业的商务活动。
这就是公开、透明、讲契约的营商环境。
上海,始终是一个风向标的存在。

来源:招商网络

展开
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,每周行业资讯,最新政策信息、项目信息为您推送

全部

招商资讯

载体信息

产业园区

优惠政策

研究报告

项目播报

订阅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产业扶持政策
  • 企业投资政策
  • 土地厂房政策
  • 其他相关咨询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