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“逆行招商”:下厂子,闻到钢铁的味道

2023-05-26 14:57

没想到项目没招来,却被挖走一个。

不得不说,今年城市招商竞争,掀起了更大浪花。

从产业经济版图看,全国都在“抢企”,上海也不例外。

首次入川招商,让白热化竞争,再上一层“阶梯”。

不仅如此,走出去招商,为了直奔企业车间“闻到钢铁的味道”。

没有项目支撑,招商引资将失去动力;没有项目落地,地方发展会增速放缓。

01主动出击,调头向西

上海作为东部发达地区之一,成为内陆城市招商引资的核心区域。基本上,不少地方每年都会选择在上海开推介会。

这一次,恰恰相反,上海迎来“第一次”。

直接奔赴川渝地区举行招商推介,并在成都设立定点招商服务机构。

200多家重点企业参会,聚集于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、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行业。

主要推介区域为上海市宝山区和金山区,两地是上海工业的重要承载区,正在全力推动产业转型。

签约当天,上海引资超过52亿元,妥妥的“互补式”招商。

看似这一举动,有点“反常”。其实不然,这只是上海“拼招商”的缩影。

时间线往前拉,全国两会刚闭幕,上海最高规格党政代表团已经猛踩油门出发了。

3月,市委书记、市长带队,一口气走访了周边的江苏、安徽、浙江三省。

主打一个词:合作。

同时,派人赶往北京,首次在京设立服务点。显然,上海招商引资,又拼到了北京。

值得一提的是,“一把手”招商越来越明显。

4月,上海市市长龚正带队出国。连续10天,前往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亚、泰国。

其中,在泰国访问期间,“投资上海•共享未来”海外行系列活动(泰国曼谷站)举行。

这也是上海市政府,今年在境外举办的首场推介活动。

龚正在活动上发表主旨演讲,邀请欢迎包括泰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投资者投资上海。

曼谷市市长差察、泰国上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批坤凯以及中泰两国企业家代表等近300人参加活动。

最终,沪泰企业间6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。

今年以来,上海市各个区包括园区出去到国外招商已经高达300次。

这印证了,上海是国际“会客厅”。不仅促使国内企业走向世界,也让外国企业进入中国窗口,成为双循环的链接点。

02精准招商,走进企业

上海入川招商,重点放在了高端制造业上。

为了搞清楚川渝企业与产业的适配度,真正了解行业发展与现状。下工厂如同尽调,就必须去做调研一样。

闻到钢铁的味道,就能嗅出项目的线索,做到精准对接。

举个例子,在某地考察一家工厂时,招商人看了厂房和设备后,直接报价,项目投资额是3800万。

直接把企业负责人惊到了,因为这个项目实际投资额是3700多万。

如果说,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成本,是吸引企业建厂投资的主要因素。那么,地处东部的上海又靠什么?

两个字:市场。

上海市场的影响力,可以助力企业的产品辐射到全国,甚至推广到海外。

这也是,上海为什么从来拼的都不是政策。

当前,产业生态比较建全,可以提供充分合作空间载体。短时间内,找到最好的团队把事情做起来。市场开放包容、信息资源丰富,大大提高了企业家决策的敏感度。

好项目不缺土地、好产业不缺空间、好应用不缺场景、好创意不缺人才、好团队不缺资源。

不过,招商引资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需要警惕地方无效的投资。

在招商引过程中,一定要进行合理规划、引导及布局。亲自下厂接触企业,选择那些拥有比较优势,或从市场和要素的角度来看,适宜地方发展的项目。

每个城市的资源禀赋差别大,盲目跟风的风险高,一旦失误或者竞争失利,恐怕连汤都没得喝,差距只会越拉越大。

只有躬身入局下工厂,摸底调研行业现状,搞清企业发展路径,才能发挥“人无我有”、“人有我优”的比较优势,招商工作自然也更容易推进。

03真金白银,花在刀刃

今年,上海招商拼了,设立1000亿产业基金。

令人关注的是,在招商“新模式”方面,上海强化投资联动招商。

支持社会资本、园区平台、国有资本等参与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系列产业投资基金,重点用于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落地,畅通产业投融资渠道,实现以投资招项目。

同时,《投资促进政策》聚焦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,和智能终端、绿色低碳、数字经济、元宇宙四个新赛道产业。

在这场竞争中,各地都不断推出有力度的政策,一些地方还在比拼政策,吸引各路投资者,区别在于力度大小。

想说的是,资源有限,财政吃紧,还是尽量把钱花在刀刃上。

想让企业了解地方产业发展定位与空间规划,还真不是靠一两个政策或者蓝图。更多的是,资源要素的流通与匹配,以及营商环境。

在全国多地竞相招商的背景下,一些地方提出“拎包入驻”,拿出真金白银扶持企业。但企业可以拎包来,就可以拎着走。

这样一来,让有些企业成为“吞金兽”。实际业务发生地和企业注册地是两张皮,哪里优惠政策多就去哪里。

某新能源企业负责人表示,他曾到全国不少地方考察投资环境,一些地方的普惠政策印出来比一本书还厚,资金、土地、补贴等都能提供。

可一旦落户,就很容易失去主动权。承诺的“只闻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”,这直接体现了地方的营商环境。

几年前,一个外资企业,在上海展览中心搞活动。钱也交了,展也布了,费用几千万。

但是,展览中心突然接到通知,说主要领导要用场地开会。

本以为,活动无法按期进行。没想到,上海市商委的领导主动去找大领导汇报。

领导表示,必须按合同办,不能因为会议,影响企业的商务活动。

这就是公开、透明、讲契约的营商环境。

上海,始终是一个风向标的存在。

经济施政的着力点在哪里,哪些产业有望收获政策利好。接下来,依然能够从魔都招商引资中找到线索,窥之一二。

来源:招商网络

展开
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,每周行业资讯,最新政策信息、项目信息为您推送

全部

招商资讯

载体信息

产业园区

优惠政策

研究报告

项目播报

订阅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产业扶持政策
  • 企业投资政策
  • 土地厂房政策
  • 其他相关咨询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